繁體中文
首页 | 最近更新 | 最新入库 | 总收藏榜 | 周推荐榜 | 周点击榜 | 本站推荐 | 申请作家 | 作者中心
您现在的位置:都市言情小说 > 中医组方一学就会 > 章节目录 第24章
返回书目|推荐本书|加入书架|标记书签
小说阅读页
背景颜色: 字型:   字体颜色:   双击鼠标滚屏:(1最慢,10最快)
章节目录 第24章

    急慢性支气管炎合并感冒、哮喘、肺气肿表寒内饮证

    症状

    表寒内饮证。主要表现为恶寒发热,无汗(此为必备症状),胸痞喘咳,痰多而稀;或痰饮喘咳,不得平卧;或身体痛重,头面四肢浮肿(后三者为内饮的证候),舌苔白滑,脉浮。本方是治疗外感风寒,寒饮内停喘咳的常用方。临床应用以恶寒发热,无汗,喘咳,痰多而稀,舌苔白滑,脉浮为辨证要点。因本方辛散温化之力较强,只有确属水寒相搏于肺者,方宜使用,且视病人体质强弱酌定剂量。

    由于有风寒在表,所以出现恶寒发热、无汗、头身疼痛等表寒症状。又因有水饮内停,阻遏胸背阳气运行,所以往往有背部恶寒严重的表现。水饮夹杂寒邪阻于肺,必致肺气不能宣降而喘咳。咳吐清稀痰涎为内有水饮停留的征象。水饮如外溢于肌肤,则可导致肢体颜面浮肿;水饮内停则小便不利,小腹作胀。胃中如有水饮内停则胃气易上逆而呕吐。口渴喜热饮,苔薄均为寒饮内停的表现。在临床上,对本症的诊断尤以咳喘、痰多而清稀或多泡沫为主要依据,至于发热则可有可无。其中恶寒一症可以由表症引起,也可无表症而由阳气被水饮遏制所致。因而本症即可见于外感病,也可以见于慢性病和各种内伤杂病中,不必拘于表里。

    小青龙汤——《伤寒论》

    【用方】

    方剂说明

    解表散寒,温肺化饮。

    适用于支气管炎、支气管哮喘、肺炎、百日咳、肺心病、过敏性鼻炎、卡他性眼炎、卡他性中耳炎等属于外寒里饮证者。

    组成

    麻黄去节9g,芍药9g,细辛6g,干姜6g,炙甘草6g,桂枝去皮9g,半夏9g,五味子6g。

    歌曰:小青龙汤最有功,风寒束表饮停胸,辛夏甘草和五味,姜桂麻黄芍药同。

    配伍说明

    本方主治外感风寒,寒饮内停之症。风寒束表,皮毛闭塞,卫阳被遏,营阴郁滞,故见恶寒发热、无汗、身体疼痛。素有水饮之人,一旦感受外邪,每致表寒引动内饮,《难经·四十九难》说:“形寒饮冷则伤肺。”水寒相搏,内外相引,饮动不居,水寒射肺,肺失宣降,故咳喘痰多而稀;水停心下,阻滞气机,故胸痞;饮动则胃气上逆,故干呕;水饮溢于肌肤,故浮肿身重;舌苔白滑,脉浮为外寒里饮之佐证。对此外寒内饮之证,若不疏表而徒治其饮,则表邪难解;不化饮而专散表邪,则水饮不除。故治宜解表与化饮配合,一举而表里双解。方中麻黄、桂枝相须为君,发汗散寒以解表邪,且麻黄又能宣发肺气而平喘咳,桂枝化气行水以利里饮之化。干姜、细辛为臣,温肺化饮,兼助麻、桂解表祛邪。然而素有痰饮,脾肺本虚,若纯用辛温发散,恐耗伤肺气,故佐以五味子敛肺止咳、芍药和营养血,二药与辛散之品相配,一散一收,既可增强止咳平喘之功,又可制约诸药辛散温燥太过之弊;半夏燥湿化痰,和胃降逆,亦为佐药。炙甘草兼为佐使之药,既可益气和中,又能调和辛散酸收之品。药虽八味,配伍严谨,散中有收,开中有合,使风寒解,水饮去,宣降复,则诸症自平。

    根据现代药理研究结果显示,小青龙汤可以缓解支气管平滑痉挛,有抗组胺作用;方中麻黄与芍药配合,能解除支气管的痉挛;半夏、麻黄、甘草可以祛痰止咳;桂枝又可以促进血液循环,改善血行;五味子可镇咳,增强肾上腺皮质功能。

中医组方一学就会独家发布于女性小说专业网站-都市言情小说,首发网站后续章节更多、更全,都市言情小说已开通手机网站,m.dushiyanqing.org完全与网站同步更新,方便您随时阅读喜爱的小说。
最近阅读纪录:最近阅读纪录:
发表书评:
返回书目|推荐本书|加入书架|标记书签返回顶端↑
Copyright (C) 2002-2009都市言情小说 All Rights Reserved
本站所收录章节目录 第24章-中医组方一学就会、书库评论及本站所做之广告均属其个人行为,与本站立场无关